中国矿业大学是直属教育部,以工科为主、理工文管法经教等学科门类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,是国家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,设有研究生院。学校历史悠久,办学实力雄厚,学术氛围浓郁,多项重要办学指标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,在200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中,综合实力位居第35位,在工科高校中名列第25位。
学校创办于1909年,已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。学校的建设和发展,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。邓小平同志于1988年5月为学校题写了校名。江泽民、吴邦国于1996年1月亲临学校视察。在学校举办建校九十周年校庆前夕,江泽民为学校题词:“开拓创新,严谨治学,把中国矿业大学办成一流的能源科技大学”。李鹏于 1999年6月为学校题词:“发展能源科教事业,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”。李岚清于1999年10月视察了学校。温家宝总理于2005年2月勉励学校“保持自己的特色和优势,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,把矿业大学办成精品和高水平大学”。
中国矿业大学是理想的治学园地。现有校园面积1800亩,校舍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。学校南湖新校区正在建设中,新校区用地2860亩,规划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,将建设成为现代化、信息化、生态化、园林化、可持续发展的新校园,2004年级全部学生和高年级部分学生已入住,主体工程将于今年完工。学校图书馆藏书169万余册,有较为完备和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设备,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,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,仪器实验设备总值超过2亿元人民币。
中国矿业大学名师云集、英才辈出。目前设有19个学院,61个本科专业。有专任教师1187人,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,博士生导师137人,教授200多人,副教授500多人。教师中有1人获得首届“中国青年科学家奖”,2人获得全国首届高等学校“教学名师”奖,6人获得“中国青年科技奖”,10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,5人列入国家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第一、二层次培养对象,7人列入教育部“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”,9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,200多人次先后获国家、省部级各类学术荣誉称号。学校先后有10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奖,7部教材获国家级优秀教材奖,39项教学成果获省部级奖,45部教材和专著获省部级优秀教材(论著)奖;已建成省级优秀课程37门,省级品牌与特色专业13个。2004年有3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,13项成果被评为省级教学成果,7门课程和2个课程群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课程和优秀课程群,14个课件在江苏省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中获奖,11篇本科生毕业设计(论文)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本科生毕业设计(论文)。
中国矿业大学具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和“好学力行、求是创新”的校园精神。有在校普通本科生二万多人,硕(博)士研究生三千多人,形成了多层次、多形式的办学体系。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根本,锐意改革,使培养人才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,实行导师制和学分制,推行因材施教,部分公共基础课实行学生任选教师,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研究。近几年,在国际、国内各类竞赛中获得奖励200多项,其中在全国首届MBA学生征文竞赛中,我校学生获得唯一的一等奖。在国内外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中,我校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力学竞赛一等奖、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、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、首届中国大学生电脑大赛优秀奖、第八届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等多项奖励。研究生教育成绩显著,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,有7篇获奖;有2人分获2000、2001年“中国十佳博士后”。
中国矿业大学学科建设实力雄厚,拥有具有博士、硕士学位整体授予权的一级学科5个,博士点34个,硕士点72个,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,国家级重点学科7个,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,“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”岗位设置学科7个,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。“九五”以来,学校先后有25项成果获国家级三大科技奖励,约500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,反映学校科研情况的多项指标居全国理工科高校前列。“九五”以来,学校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000多项,其中国家级项目600多项。通过“九五”“211工程”的建设,学校形成了12项具有较高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,其中三个理论成果、五项技术成果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,处于领先或先进水平。
中国矿业大学决定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,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理工为主、理工文管法经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,在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和学校管理等方面居于国内先进行列,矿业工程学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,在能源科技与工程技术方面特色鲜明、优势明显,若干新兴交叉学科方向取得重大突破,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多科性、研究型的高水平大学。